前言
【上下文】这个词困扰了我很久,最早听说这个词是在两年前我在某公司上班,然后当时会给新入职的员工配置一名导师,某天导师找我谈话跟我说要去了解一下“上下文”,当时我第一次听说,有点懵逼,然后随口应承,后面去查了一下愣是没看懂,最后就不了了之了。
其实这两年我偶尔看到这个词也会再去翻查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,但看了很多文章依旧没弄懂。
然后今天在设计游戏的战斗系统时,突然灵机一动——顿悟了!
什么是上下文?
拿一个二次元经典台词来表示就是:人被杀,就会死。
这特喵不是废话吗?
但其实如果你了解了这句话的出处就不会这么以为了。
这句话来自《圣杯战争》,里面有一个设定是亚瑟王 Saber 的武器 EX 咖喱棒的剑鞘有恢复能力,无论受到什么伤都可以慢慢治愈,而这个剑鞘融入了男主角的身体里,导致男主角被杀了之后复活了,男主不想依靠这种力量,把剑鞘归还给亚瑟王,然后才说出这样的话。
萌娘百科里面有更详细的解释,有兴趣可以去看看:人被杀,就会死
如果你没看过这部动画而是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很莫名其妙。
上下文如同字面意思一样,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比较简单一点。
假如有一篇文章是这样的:
花花哭了。
这句话你能看得出什么东西吗?
看得出才有鬼!
花花是什么?一朵花?还是什么狸花猫、三花猫之类的动物?
很明显,单看这句话,你得不到任何有用的结论。
这就是没头没尾的一段话。
但如果加入一些补充性的描述呢?
小虎抢了花花的零食,于是花花哭了。
好了,现在加上了一个前置语句“小虎抢了花花的零食”,这样有了前因后果,我们就能推测出小虎和花花两个是人的名字(从零食这个关键词推测出来的),而因为小虎抢了花花的零食才把花花弄哭了,花花并不是无理由就哭了。
到这里,【上下文】已经有一点概念了,其实就是文章里面的【前后文】。
前后文的作用
上面的例子中,单纯的一句话如果不根据前后文语境推敲,你不能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。
这就是前后文的作用,大概就是:限制和约束的用途。
一句话可能会产生很多歧义,但如果结合前后文来阅读,那这句话的含义就会变得清晰。
例如高考语文最喜欢考“请简单叙述:下雨了,在本文中的用途”。
其实下雨了就是因为那天天气不好,纯粹的事实性描述而已,可能只是作者如实记下来而已,并没有其他原因,难不成没下雨,还要编一个下雨天出来?然后高考出卷的老家伙们,怎么还特意出这种题目?
其实这样出题的目的在于【结合语境】。
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【文字】,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产生无数种含义。
比如:亲妹妹在正常人眼里就是代表有血缘关系比自己晚出生的女性,但在 LSP 眼里会产生不可描述的意思。
假设有一段文字:
花花的父母早逝,是爷爷把她拉扯大的,每当花花在外面受委屈了就扑到爷爷的怀里痛哭一场,爷爷会轻轻的抚摸她的头安慰她。可是有一天,爷爷染上了风寒,虽然找了城里最好的医生,但爷爷年弱体迈的身体终究没有挺过去,在一个夜晚与花花告别后便闭上了眼睛。花花啜泣不止,跑到屋子外面大哭了起来。外面的风很大,云突然聚拢了起来,黑压压的一片,打雷了,下雨了。屋子里面,爷爷静静的躺着;屋子外面,雨声、雷声,还有花花的哭声。
我们把其中的天气描写提取出来:
外面的风很大,云突然聚拢了起来,黑压压的一片,打雷了,下雨了。
然后给这段句子续上前后文:
“今天天气预报会下雨,妈妈要出门了,你记得要把阳台的衣服收起来。”花花躺在床上懒洋洋的回了一句“知道啦”,然后继续在床上玩手机,随后听到妈妈出门的声音。妈妈一出门,花花马上就变得精神了!把藏在枕头下面的小霸王游戏机拿了出来,不一会就沉浸在游戏里了,到了中午时候,外面的风很大,云突然聚拢了起来,黑压压的一片,打雷了,下雨了。但此时此刻花花还沉浸在游戏里,晾在阳台的衣服被打湿了……
可以发现——这两段文字一模一样,但是放到不同的前后文意思全然不同!
这就是【语境】的作用,可以让一段完全相同的话产生不同的意思。
在程序中,相同的代码如果在不同的【语境】就会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,而为了保证执行结果的唯一性,就必须要保证前后文一致,这在后面会更详细的说明,先继续往下看吧。
程序中的“语境”
不仅是文章,在程序里面也是有【语境】的。
在程序中的【语境】用【状态】来描述比较准确。
我们都知道代码是由上往下执行的,但这种方式是同步执行。
现代的开发都支持【异步】,异步意味着可以并行操作,例如多线程。
当开启了多线程之后,其中一部分的程序就可以分配到另一条线程里面去执行了。
不同线程之间,程序执行的结果肯定不一样,线程之间是隔离状态的。
那这样一个异步的程序,就可能因为所处的线程不一样导致执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。
假如有一个变量 a=10,在同一个线程里,程序拿到这个变量肯定还是 10。
但如果你想一下,如果这个变量在别的线程里被修改了呢?
为什么我们的代码可以由上往下执行,而且变量还能保持一致性?
这是因为它们是在同一个线程执行的,当然保持一样了。
假设有两个线程 A 和 B,在 A 线程里把变量 a 改成 11,在 B 线程里输出 a 变量,结果等于……?
答案肯定是 10,因为线程之间是隔离的,总不可能你改了变量的值,还影响到别的程序吧?
如果不能理解的话,那可以想一想【静态变量】。
静态变量是在程序运行的时候加载到内存的,一个网页或者 APP 有很多人同时访问,为什么你定义了一个静态变量,然后其中一个用户改了静态变量的值,其他用户取到的结果却是正常的?
这是因为线程之间是隔离的,以 PHP 为例,PHP-FPM 会在用户访问的时候开启一个独立的线程用来处理程序,而不是给大家共用,你在这个线程里修改了静态变量的值,那只会在这个线程里改变,但是其他线程的没影响啊。所以程序才能有唯一的执行结果,如果程序的执行没有隔离开来,每个人都改一下变量,程序还要怎么保证有唯一的输出结果呢?
好了,现在知道了程序中也存在【语境】的概念,并且【异步】执行的代码会导致执行环境发生改变,如果我们想要让异步执行的代码保持同样的语境呢?这就要用到上下文的概念了,例如协程的操作存在【协程上下文】,只要我们在代码异步执行之前,保存好当前环境的【语境】,然后告诉它就行了。
用到【上下文】的场景不一定是在异步开发中,而是任何需要用到【当前执行状态】的地方。
战斗系统
好了,知道【上下文】等同于文章的【语境】作用,那么就来看一下游戏中的上下文。
在游戏中,【进入战斗场景】有多种情况:
①在城镇地图碰到敌人进入战斗
②在大地图碰到敌人进入战斗
③在副本地图碰到敌人进入战斗
这三种情况,加载的场景是不一样的。
如果是在城镇地图进入战斗,则需要暂停掉当前场景;
如果是在大地图碰到敌人,则需要暂停掉大地图场景;
如果是在副本碰到敌人,则需要将副本的场景暂停掉。
注意:这里的场景都不是同一个类,不能直接写一个 Map 来继承,比如大地图上面是 RPG Maker 那种玩家控制一个能够四方向移动的小人,然后踩地雷进入战斗;而城镇场景却只是一张贴图加一些 UI,即手游的主城,类似手游中世界 Boss 直接点击 UI 就能战斗;但是副本场景是像大富翁那样投骰子移动的,踩到怪物格子就进入战斗。总之,这三个场景是完全不同的类,无法用通用的 Map 实现。
如果要写一个方法来实现,就要类似如下这样:
1 | // 此处省略一些无关参数,如敌人参数等等 |
initCallback 用来处理暂停当前场景;
endCallback 用来处理当战斗结束时,解除当前场景的暂停状态。
如此一来每个【进入战斗】的处理都要写一个回调,十分麻烦。
但如果是【上下文】的话,只需要传入一个当前上下文参数。
1 | // Context是自己定义的类型 |
然后直接在 LoadBattleScene 方法里面处理不同上下文的战斗开始、战斗结束回调。
Context 用于保存玩家所在的场景信息,这样就可以直接省略掉两个回调参数。
只是简化参数?
当然我们不只是为了简化参数才用上下文的。
而是上下文可以拿到当前环境中的其他参数。
上面的例子,一共存在三个【环境】,分别是:①城镇,②大地图,③副本。
而这些环境里面有很多参数,比如城镇里有武器店老板(NPC),而大地图肯定没有 NPC,而是一些城池之类的可以让玩家进去的地点,而副本中会有宝箱之类的东西,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从上下文中拿到的。
上下文保存的是程序的【执行状态】,打个比方就是游戏中的存档和读档,我在家玩游戏的时候,存个 Steam 云档(保存上下文),在上班摸鱼的时候登录 Steam 账号,直接读取云档,然后就可以从昨天在家玩的进度继续游戏了。
下、下文呢?
上面一直都在说【上下文】,可文章只提到了“上文”即来源环境,但“下文”呢?
答案是:没有下文。
因为下文本身也可以当做“上文”。
其实下文一般都是执行完结果了,别的地方根本用不到,如果要用到就再当做“上文”就行了。
上下文连着说只是为了比较顺口。
总结
【上下文】其实就是【环境】的意思,程序运行到此处的环境是什么,就叫做上下文。
也可以叫做【执行状态】,即把程序当前的运行状态保存下来,拿到别的地方(下文)用。
回到最初,那位导师想告诉的的其实是【协程的上下文】。
如果不是因为学习了 Unity,如果不是因为学习了 C#,如果不是因为游戏的许多场景都要用到协程,那么我可能很难理解这个概念,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用到上下文的使用场景,在各种机缘巧合的相互作用之下,才有了今天的【顿悟】。
但对于一些人来说,这可能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。
三国的刘禅说的一句经典台词:何不食肉糜?
百姓没米吃饿死了,那为什么不吃肉呢?
这听起来很蠢……
但是——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,自然无法感同身受了。
优化代码
【上下文】即保存当前游戏的【状态】。
状态的范围很广,比如保存游戏的配置、玩家的角色位置、所在的地图等等。
原来保存这些全局的属性我是使用一个 Global
类的静态变量来存储这些数据的。
1 | public class Global |
但在理解了上下文之后,再结合 WEB 开发的思想,又想到一个比较好的点子。
WEB 开发中,用户访问网页相当于一个请求,而一般的开发框架会将这个请求封装起来。
为了保持请求的状态,框架也会封装【上下文】,然后在框架内部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调用。
同理,游戏开发中,也可以有着【单一入口原则】,即只包含一个 MainScene
(主场景)。
所有的场景都做成预制体,根据玩家的请求实例化对应的预制体(类似于 WEB 开发中的路由将 URI 转化成控制器对应的方法)。
游戏中有一些属性是常用的,比如游戏的设置(如音量、语言、文本显示速度等),为了方便在其他地方获取这些属性,可以封装为一个实例,而这个实例作为一个静态变量提供给全局进行访问。
其实就是原来我用的 Global
类再进行比较结构性的封装,这样做跟原本用静态变量一个个存储调用方法一致。
先定义一个上下文的基础类:
1 | using System.Collections; |
接着再定义一个用来保存游戏全局属性的上下文类:
1 | using System.Collections; |
然后 Global
里面设置一个静态变量:
1 | public class Global |
最后在游戏启动的时候,把上下文所需要的属性赋值给这个变量就行了。
优化之后的调用方式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,就是调用类的静态属性而已。
但原本的方法属于面向过程式的开发,纯粹的变量没有任何特殊含义,如果封装成一个上下文就是一种有逻辑关联的结构了。
除了更加规范之外,如果将当前的状态全部封装成一个上下文,还可以实现游戏状态保存下来,也就是【存档】,而如果是恢复游戏状态,那就是【读档】了。
除了 GameContext
用于存储游戏的全局状态,还可以再定义 MapContext
用来保存当前场景的状态……诸如此类。
嗯……这样看起来比较规范了。
(成就感+1)